查看原文
其他

胡立江:让绿水青山成为祖国最响亮的名片

东林新媒体 东北林业大学 2022-06-15



日前,学校隆重举办了第三届杰出校友回母校专场报告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资深首席专家,我校1982届材料学院林产化工专业校友王洪学;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国家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1998-2005年就读于我校,先后获林学院林学本科和森林培育学硕士学位的胡立江;曾两次代表国家奔赴世界维和前线,两次联合国和平勋章、一次东帝汶总统团结勋章获得者,现任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副支队长,我校1999届文法学院法学专业校友刘海涛与学校师生话东林事、叙母校情。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奋斗之责的事迹感动了众多师生。学校新闻网推出“校友事迹”栏目,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以飨读者。

人物介绍
胡立江,1978年生,1998-2005年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先后获得林学院林学学士和森林培育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东京大学农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是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国家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归国创业10余年,他致力于从事纳米、环保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10余项;完成卡脖子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技术10余项;产业化专利技术超过10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压力大,强度高,论文标准高,一般人3-4年完成博士学位是再正常不过的,在多重压力和自身努力下,胡立江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日本的导师十分爱才惜才,在他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又聘请他为特任研究员,鼓励他完成博士后研究,就这样,他又突破自身,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他将实验室同门师兄师姐4-5年才能修完的博士学业提前到三年半,开了最短修完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的“先河”。

2010年,当他面临是否回国的抉择时,时任国家科技部领导来日本考察时的三句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胡立江回忆说,当时科技部副部长说的所有话,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唯独“祖国需要您们、祖国欢迎您们、祖国的发展寄希望于您们”这三句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话,每每想起都会让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当年的我们还都是学生,一无所有,可是这位领导却用了三个“您”字,这是祖国的心中有我,我们的心中也装着祖国,这份难以复制的家国情怀,这份伟大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召唤着我。所以我告诉自己,我要回去、要回去、一定要回到我的祖国去。

就这样,2010年的元宵佳节,胡立江终于回到了夜夜辗转思念的祖国。在这里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梦想,等待他去实现……

01

赶上好时代

县城男孩实现大学梦

1998年9月,来自浙江省安吉县的16岁男孩胡立江带着对大城市的好奇与新专业的憧憬来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来到了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这里与他的家乡相隔2259公里,这里的人与家乡的口音大相径庭,这里的林学专业究竟是不是挖坑栽树的专业?带着疑问,胡立江迎来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特别感谢我出生的时代,当时国家恢复了高考,山村里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学成归来后,可以有门手艺吃饭。进入东北林业大学的初衷是学费低,且每学年还有700元的补助金和额外的奖学金,能让我在负担起自身生活费的同时可以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家用,为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减轻重担。”那时的胡立江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拼命学习,只有学习好了才能获得更多的奖学金,帮助家里分担压力。这是一个男孩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愿望。

随着知识储备的不断丰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他意识到,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并不是挖坑栽树的专业,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学。这里的老师身体力行诠释着林学研究对生态的改变,而林学专业能带给生态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更加激发了胡立江对林学专业的热情,也让他懂得了作为林业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2000年,胡立江以连续三年综合排名前三的成绩,加入了留学归国的沈海龙老师的课题研究兴趣小组,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表现,在2002年考取了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硕士。“在林学院学习的这七年是我最难忘的七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入学第一天老师教给我们的道理,而这么多年,东林的老师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激励、教诲着我们,他们带我们去帽儿山,学采样、打样地,任何工作他们都是扎扎实实,手把手的去教,哪怕知道你会,他们还是会把动作再示范一遍给你看。”无论过去多少年,每当回忆起与老师们一起去打样地的经历,胡立江的心中都充满着热血。也正是受到了老师们的影响与鼓励,胡立江才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硕士毕业后,胡立江留校任教,虽然日后的课业与工作都十分繁重,但是致力于国家生态发展、学习前沿技术的目标是没有改变的,2005年,经沈海龙先生和李玉花先生的推荐,胡立江与东京大学井出雄二教授取得联系,经过与日本研究团队一年多的合作研究调查,终于赢得日本教授的信任,在2006年拿到日本文部省全额奖学金,到东京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攻读博士,正式开启了他的海外留学之旅,实现了儿时的“留学梦”。

02
在尊重强者、鄙视弱者的异国他乡继续实现科研梦想

刚到日本的经历胡立江至今难忘,“我记得很清楚,刚刚下飞机,井出雄二教授就请我吃了一顿大餐,边吃边告诉我,我与其他学生不同,我只有三年的时间来完成博士学位,因为我只申请到了三年的奖学金,如果在这之后我还没有完成学业就要被遣送回国,第一座大山就压在那里。那个时候就告诉自己,既然来了就必须要努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自此以后,在胡立江的留学生活中,就没有休息日与工作日之分,实验室与图书馆是他每天都会准时去的地方,什么时候图书馆开始清理人,他才会离开。“我们不能去妄自菲薄别人的评价,对于自己暂时取得的小小成绩更不能骄傲自大,我们只有找对方法,提高效率,拼命的去干,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谈起日本留学经历,胡立江从容说道。


正是凭借着这股敢闯、敢拼的干劲,在读博第一年,胡立江就发表了《水曲柳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变异》论文,这篇论文主要针对东北三大硬阔树种水曲柳种群遗传学的研究,利用分子标记的手段,来测定水曲柳的遗传变异性与多样性,进一步来推断物种宏观的生态演变的过程。这篇文章一经提交,不到四周的时间就被国际学术界核心期刊Annals of Botany发表。“与其是自己的成果,不如说是大家共同的作品,因为在我出国前,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已经耗时两个多月的时间,走遍长白山系和小兴安岭种群,收集了3000多个样本,为我的论文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正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让我在异国他乡也不惧怕任何困难。”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胡立江总是愿意把更多的把成绩归功与为他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

本以为科研之路会一帆风顺的胡立江,在之后的科研路上也坐过“冷板凳”,当信心满满的准备筹备第二篇论文时,第二篇论文的投稿就远没有第一篇那样顺利。“当时的日本导师一直在泼冷水,说我一定做不到,但是那个时候我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心中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们的文章科学价值一定能发到更好的杂志。”那个时候的胡立江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耗时1年半、投稿5次、拒稿4次、文章大改3次,最终文章在JournalBiogeography发表,而第三篇论文投稿早已在ConservationGenetics发表了,连一向严谨苛刻的日本导师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当记者问到是如何挺过那难熬的一年半时间,胡立江坚定地说:“作为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无论你身处在何方都离不开生命科学,光温、水气氧、细胞、组织、物种种群。这就是林大给予我们的一个土壤,让我们像海绵一样去学习,像战士一样去战斗。有了在东林的磨炼让我不惧怕任何困难。还有我的恩师沈老师,那个时候每天做完实验回到寝室就已经凌晨,面对很多问题无人倾诉时,我都会给沈老师发E-mail一起探讨,即使是凌晨1-2点发送的消息,老师也在看到邮件后不超过一个小时就会给我回信,当时老师的这个行为就深深触动了我。”在日本留学的那段时间,也算是非常苦的日子,每每遇到挺不过去的难关时,胡立江都会想到远在中国的恩师。“沈老师作为一个教授对待事业还是那样的极度认真严谨,也让我认识到做任何事只有不断前行,才能收获进步。”

弱者抱怨,强者不言,智者改变。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日子,让胡立江意识到,对待学术研究要提高标准体系化建设,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守住底线的严谨态度。“每个人客观评价认知是不一样的,但是认知不等于现实,我认为我做的很好了,并不代表是事实,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专业领域研究的坚守,用真正的成绩去赢得尊重与认同。”在日本留学的四年里,胡立江正是靠着这样的初心和坚守赢得了导师的信任,也为他日后办企业做科研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与基础。
 

胡立江(前排左一)与沈海龙教授(前排右一)和井出雄二教授的合影


03

做“难得糊涂”的明白人

在绿色发展的创业路上砥砺前行

胡立江在出国前就告诉自己,海外留学只是帮助他更好的提高科研能力,而他心中最大的愿望还是要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学科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国人做点实事。所以在2010的元宵佳节,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创业。

“当我回国前,我的恩师沈老师,送给我四个字‘难得糊涂’。我深切知道这是老师对我选择上的包容更是对我未来发展的嘱托。是东林培育了我、历练了我、给我出国求学的机会,当我选择创业时导师没有阻拦,而是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就要做一个受人尊敬为人民办实事的企业家,而老师又知道我直率不喊苦累的性格和极度认真严谨的行事风格,他也希望我能够在未来将智慧深埋于心中,面对过于复杂的世事,简单做人、简单做事,逢人不急,遇事不恼,用难得糊涂的精神去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回忆起老师赠送他这四个字的意义时,胡立江不免感叹老师的智慧。

做一个“难得糊涂”的明白人也成为了他创业路上的指向标,回国后胡立江马上投入状态用科学思维带动公司研发,带领6名博士联合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他的团队整合多方资源潜心研发新型复合功能纤维材料并实现功能纺织品的规模化应用。胡立江对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新材料领域深入研究,带领团队先后攻克新型(生物)纳米纤维材料和新型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材料等多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关键技术等难题。

创业伊始的和也健康科技只能在租用的5亩地上进行科研发展,截止2019年10月1日和也健康产业园二期300亩基地也开始投入使用。经过近五年的努力,胡立江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10余项,授权专利300余项,公司累积销售额超过30亿元。这些名誉与收益并没有让胡立江迷失方向,因为他始终记得恩师告诉他的话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企业家,什么样的行动能真正为家乡为人民做实事成为胡立江下一步要完成的任务。

04

学会放下身上的光环

在二次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我,我出生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都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安吉县,那里是美丽的中国竹乡,浙江因水而闻名,这里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是生态之基,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才能更好的为民生服务,人民健康真的太重要了,没有健康就没有未来,在接下来我只想用心做好这一件事。”带着服务民生的愿望,胡立江开启了人生第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对于胡立江来说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心如意,“首先我对自己说,忘掉你是一个专家,放下以前所拥有的一切荣誉与光环,想要做好企业绝不能以一个专家的标准去衡量企业的标准,作为专业技术你可能是最棒的,全国领先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你还是个门外汉。”为了实现二次创业,胡立江碰过壁,也吃了很多苦,但在创业过程中让他学会审时度势,改变思维方式。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什么可能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孜孜不倦为了事业向上奔波的决心。

2015年,胡立江回归林学研究者“回归生态,服务生态”的初心进行二次创业。他依托浙江人才高地聚集的优势,联合多名院士、共同创建浙江国阡环境与节能工程研究院,成立安吉国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浙江国阡环境与节能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院长,安吉国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以才引才”,技术创新、战略合作等措施致力于环境治理、固废及土壤修复、大气治理、新材料节能及新能源等多个环境专业领域疑难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广。
 

胡立江与团队工作时的照片

6年间,他带领的团队申请各项专利1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0余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荣获浙江省侨联侨界创新创业基地双创智库,被授予我国首个“两山讲习点”和“山水林田湖协同治理创新基地”。

6年间,“国千环境”先后完成了浙江省首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准IV类水原位提标改造、省级湿地公园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源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与工程应用。

6年间,“国千环境”自主研发了硝化屏障及高效氮磷拦截、固(危)废热解炭化、废塑料全资源化裂解等多项专利技术,开发的MBBR功能性载体材料及装备、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及装备、生物底泥氧化剂等核心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被列为“卡脖子”技术和“进口替代”产品。

以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为例,“基于MBBR功能性载体的污水深度脱氮处理及原位提标改造关键技术”先后荣获“科创中国”环境资源领域十大先导技术和国家科技部生态保护环境先进技术成果奖,并入围国家村镇水环境治理推荐技术。该技术突破了城镇污水提标改造瓶颈,完成了我国首个市政污水厂CAST工艺“准IV类”原位提标改造的示范工程,为推动我国“十四五”城镇污水厂提质增效以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做环保不能光想盈利,这是胡立江对自己企业提出的要求,一个好的企业要有创新、讲诚信、重技术、做公益。在他的带动下,刘军教授在新华社出版了《水谱传》这本书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106项硬性法规条文与民间家喻户晓的“水浒108将”加以联想,以故事的形式去潜移默化转变读者对水的认知。“在未来,我们要把这本书籍用在高校的研究学习、用在企业的知识科普、用在社区水知识的宣讲,让更多人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胡立江说。期间,贾洪柏博士,走进校园开展了“喜迎建党百年,共建美丽家园”科学知识宣讲活动,国千环境还多次为水质较为薄弱的乡村开展水质监测,在公益活动中,他们服务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我们的团队将秉持协同绿色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使命和领先、诚信、专业、专注、责任、公益的价值观致力于乡村振兴和无废城市的建设。用技术与汗水为祖国装扮的更加壮丽,是我第二次创业的初心,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绿一直是我对自己提出的奋斗目标与方向,做环保是千秋万代的事情,而能够回归大林业,大环保更是我对母校东林精神使命的发扬与传承,未来,我将和我的团队继续奋斗下去。”对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胡立江信心满满。

05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东林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在胡立江的个人分享里,有这样的一张照片,是他入学时与班级同学们的第一张合影。
 

胡立江与班级同学在大学期间的合影

“那个时候班级里27名同学,每个人都是俊男靓女,我也是一枚小鲜肉啊。”胡立江笑着回忆那段青葱岁月。23年过去了,当年的98级林学2班的同学们,班级里绝大部分同学都一直坚守在林学大专业领域耕耘;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去了中科院、林科院和其他高校;有的去了国家部委、省厅和地方林业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同班同学中已获高级职称或处级职务以上的占70%以上,已成为母校和国家、地方各级林业战线的中流砥柱,对此胡立江博士深感自豪,并以母校为荣,而胡立江本人初心不改,重回大林业、大环保的赛道上,坚持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奔跑前进……

“我的身份证号码是230107作为开头,这是专属于黑龙江省的身份证开头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第一张身份证是在母校领的,上了大学我才真正的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东北就像我的第二故乡一样,从2013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回家,看看我的老师们和校友们,他们都是最亲近的家人们。”无论身处何地,每每想起东林这个大家庭都让胡立江的心中充满温暖。

“这些年我亲眼目睹了母校的变化与发展,但唯独不变的是母校的育人理念与办学宗旨,‘学参天地,德合自然’是东林的校训,也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林人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母校对于东林学子的意义是科研启蒙的导师、是梦想起航的天地、是孤立无助的港湾、更是前行路上的明灯。

“我要为母校做点事情的决心”在胡立江心中更加的坚定,循着这股信念的指引,2017年8月26日,东北林业大学湖州地区校友会正式成立,胡立江担任会长,带领成员致力于东北林业大学全国校友创新创业大赛的发展。为全国校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东林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发挥东林校友创新创业示范引领,进一步推进校友与母校“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在活动中,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胡立江都是冲在前面。“我们的榜样是清华校友会,相信有一天,凝聚起来的校友也会成为东林发展的主力军。”

谈起此次回到母校做分享的感受时,胡立江坦言,“我想把当年在东林‘传帮带’的精神发扬下去,就像当年老师和学长们在帽儿山手把手教我打样地一样,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当今青年力量,而此刻我有责任与义务做‘东林精神’的‘传播者’,让正能量深入青年人才心中。

 

内容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新闻网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 王思邈
文字 | 王思邈
编辑 | 张怡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